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

講求合作戰術 潮擊健球

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最近香港體壇戰績彪炳,替運動員高興之餘,亦被感染想做運動。本地其實有不少新興運動,例如直徑1.22米的Kin-Ball(健球),大而輕身,單手擊球無難度,但此項運動講求合作性及戰術,一人之力難以獲勝,未知下一項體壇殊榮,會否由本地健球隊奪得?  文:郭玉丹  部分圖片:黃頌偉  三隊同時作賽  眼前的健球直徑1.22米,是個高韌度尼龍球,記者最初擔心太重捧不起,誰知拿上手,重量不過1kg,即使猛力擊球亦不覺痛。Awesomer銷售總監兼健球教練Sunny(右圖)表示,健球起源於三十年前的加拿大,是極少會允許三隊同時作賽的運動。記者覺得玩法有點像數字球,叫名接球,接不到就輸,但Sunny強調不想與數字球扯上關係,「健球是專業運動,不想將其遊戲化,說是『沒有網的加大版排球』較貼切。」  Sunny又表示,健球賽規每年也在微調中。「按照國際標準,每四人一隊,分三隊在二十米乘二十米的場內作賽,每隊需穿上特定顏色的背心作辨識,進攻時可三百六十度不同方向擊球。」健球與排球其中一個最大的分別,在於排球允許單人擊球,但健球則必須在其中三位隊員同時碰球的情況下,第四位隊員才可擊球,而擊球前除了運氣發力,還要準確地叫出口號「OMNIKIN」,以及對方隊伍顏色,例如「OMNIKIN Pink」,「OMNIKIN是拉丁語,OMNI指團隊,KIN指運動,如果發音不標準也會被判犯規。」  被叫顏色的一隊可用身體任何部位救球,然後有十秒時間調整隊形再出擊,向下擊球、打出界、抱球等都算失誤,失誤一方毋須扣分,但另外兩隊則可得分。「國際慣例打計分制,比賽分三節,任何一隊獲得十三分便勝出一節。」不過Sunny尷尬地說因為場地問題,本地賽事有別於國際,改打時間制。「始終租場時間有限,在香港每節最多打七分鐘。」  入校培育「健」兒  健球屬非高危運動,男女老少都可參與,當中要講求團隊合作性,特別適合學生作體育活動。「平時踢波、打籃球,有些技術欠佳的同學可能連碰球的機會都沒有,但健球規定一定要全隊人同時碰球才可擊球,而且要輪流當擊球手,所以不會出現有學生全程陪玩的情況。」  Sunny續說,香港健球總會成立數月,積極將健球運動引入學校及社區。「現時多所不同中學已經成立Kin-Ball隊,其中九所加入了《青少年推廣計畫》,我們會定期入校特訓,備戰明年4月舉辦的《第一屆校際健球比賽》,另外,總會也加入了亞洲聯盟,目前正積極從公開人士中發掘有潛質運動員,訓練成為香港隊球員,出戰明年12月在日本大阪舉辦的亞洲賽。」  OMNIKIN Kin-Ball體驗班  人數:12至24人  時間:兩小時  價錢:$3,800(包場地)  查詢:http://www.awesomer.com.hk  香港健球總會Kin-Ball訓練課程  時間:每月四堂,每堂兩小時  價錢:$800/初級;$1,000/中、高級  查詢:www.facebook.com/kinballhk  基本招式示範  滑行  滑行是健球其中一種重要防守技巧,因為健球是360度擊球,很多時候未必能第一時間用手接球,所以會用滑行的方式用腳把球剷起。  單手擊球  比賽規定不能將球向下擊落地面,因此單手擊球時應將擊球的手伸直,平行打向球的中心點,打出一個高於擊球者高度的球。  雙手擊球  手掌交疊緊握,雙臂伸直,扭腰平行打向球的中心點,謹記不要像打排球般蹲下將球挑起,否則會令對方有更多時間救球。  樁  比賽規定要四個隊員同時碰球才算有效擊球,所以在擊球一刻,其餘三位隊員通常會蹲下以雙手托球,這個姿勢稱之為樁。  ●健球易學,但很講求反應和戰術運用。  ●隊員需穿上特定顏色的背心及戴上護膝。  ●以電泵為健球充氣只需半分鐘。  (新興運動)    

from 健康新聞 - Yahoo 新聞 http://ift.tt/1leUND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